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 通讯:三尺讲台 万里情谊——一位孔院教师的黎巴嫩之旅
新华社记者陈霖 李良勇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早晨7时30分,王奕苏在宿舍里打开课本开始新一天的备课,这是她在黎巴嫩近两年半来养成的习惯。
“你们中国人都会功夫吗?”“你们是什么都吃吗?”……王奕苏原本想从象形字故事开讲以引发学生兴趣,却在开讲前被学生们的问题岔开了话题?!澳翘煳也乓馐兜阶约旱墓ぷ鞑唤鍪怯镅源?,更重要的是民间沟通和文化交流?!彼涨霸诮邮苄禄缂钦卟煞檬彼?。
王奕苏任教于黎巴嫩圣约瑟夫大学孔子学院,该学院由圣约瑟夫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联合创办,2007年正式揭牌,是中东地区和阿拉伯国家第一所孔子学院。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理解书本内容,王奕苏对教材做了许多生活化的改编,而不是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她常常要花半天甚至一整天的时间来备课,铭文、甲骨文、构字法……凡是可以寻根溯源的文字典故她都信手拈来,台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王奕苏说,教学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也令她逐渐对祖国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在对于不少刁钻问题,她都可以应对自如。
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圣约瑟夫大学孔子学院不设毕业年限,大门随时向当地中国文化爱好者敞开,第一批学生中至今有3人仍在这里学习,其中包括38岁的当地作家安东尼·舒尔图尼。12年的学习让他对中国文化有了颇深的理解,孔孟庄周、鲁川徽粤张口就来。
“我学习中文,起初很长时间周围都没有人理解我,不过我的爸爸妈妈一直支持我,还喜欢上了中国文化,母亲最喜欢看的电影是《我的父亲母亲》?!笔娑寄崴?。
另一方面,这些“中国通”对于老师们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现有的中文教材没有考虑到这么长的教学周期,老师们不得不专门为他们“私人订制”课程。找资料,编教材,备课时间大幅延长。
黎巴嫩华人数量少,教学用具短缺,毛笔、墨汁等用具全部由学院老师从国内背来。此外,孔院老师们还面临饮食、生活习俗等方面的挑战?!拔揖醯眉热谎≡窳俗约合不兜闹耙?,就没有苦不苦,选择就总要有付出,而且这份工作给了我成就感和满足感?!蓖蹀人账?。
圣约瑟夫大学孔院目前按学生水平共开设8个班级,有三分之一学生是对中国语言文化感兴趣的青少年,有的父母把几个孩子都送来孔院学习。
孔子学院黎方院长安东尼·侯卡耶姆告诉记者,起初中文只是一门针对学生兴趣的选修课,现在很多商人都主动来学习,黎巴嫩对中文人才有强烈的需求。
据孔院中方院长张立英介绍,目前学院重点是基础教学的普及,吸引更多人来学习中文。此外,学院还计划与圣约瑟夫大学商学院展开合作,介绍中国有关政策和做法,将教学向更广阔领域拓展。
“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各国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语言和文化的相互理解是合作的基石,希望孔院能够为文化相融、民心相通做出自己的贡献?!闭帕⒂⑺?。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