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心理危机干预成为战“疫”不可或缺的一环?!斗ㄖ迫毡ā芳钦吡私獾?,1月27日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开设“用‘心’防疫心理支持热线”。截至3月15日,该项目参与人数达1246人,已为社会免费提供咨询5361次,总计时长近7万分钟。
在抗击疫情的同时重视心理创伤干预,是另一场不同层面的“战争”。早在1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便下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统一领导心理?;稍すぷ?。
在落实心理干预政策方面,武汉、北京、上海等地纷纷开通心理援助热线,一些高校也相继开展了类似工作。不过,积极参与咨询的人恐怕还是少数。比如,各省各地的医护人员是重点人群,他们中有多少人接受了心理干预和帮助?他们身边的亲属,以及更庞大的在一线抗疫的社区工作者,他们意识到可能的心理创伤了吗?接受相关干预和治疗了吗?
应该正视,因重大公共事件后心理干预和救助的欠缺,导致个体健康受损、家庭和谐受损的情况不在少数,且具有一定的长期性。据一项研究3年后汶川地震灾区初中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显示,327名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66.2%,其中测评出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为14.98%,地震灾区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
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和城市,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对“疫”后心理健康和心理干预给予更多重视。
不仅仅是开通心理热线,帮助排解心理问题这么简单,更大量的“沉默的声音”也应受到重视,并想方设法干预和疏导。比如,通过电视、网络等加强心理问题的防治宣传,开设相关心理专家讲座广泛干预等。此外,一些心理创伤往往与受创者对个人和家庭的担忧有关,比如担心经济收入、担心生活品质等,对此,有关方面不妨出台更宽松的经济政策,通过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带给心理受创人群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更积极的外部环境变化,让这部分人群感受到未来生活的阳光和温暖,这也将极大有助于他们心理创伤的“自愈”。(毕晓哲)